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政客與私生活

這幾天的新聞焦點都是圍繞格里沃(Benjamin Griveaux)宣佈退選巴黎市長一事。  數天下來, 衛生部長辭職接棒參選, 格里沃提出控告, 承認發放短片的俄羅斯流亡藝術家帕夫連斯基(Petr Pavlensky 及他的另一半被拘留問話, 相關的網站亦已經關閉。
 

格里沃在政圈打滾了十多年,  當過經濟及財政部長屬下的國務秘書和政府發言人, 怎會不知道江湖凶險。 要是有心更上層樓, 他更應該步步為營。 為什麼他會如此大意, 將自慰影片傳給一名年輕女子, 更附上親密訊息?   是那來的自信,  他認為不會有天被抓到、被踢爆呢?   難道他不知道現今社交媒體的強大威力?
 

令我詫異的反而是政界中人的反應。  他們沒有乘機打落水狗, 更不分左中右, 齊聲譴責上傳影片的行徑卑鄙。 他的對手 Anne Hidalgo 及 David Belliard 不約而同說要尊重私生活。 然而說到擔心這會是對民主的威脅, 是不是又誇張了些呢?
 

眾所周知, 法國媒體甚少炒作政客的私生活。 除了因為法國有嚴格的私隱法外, 媒體也相對地自律。 法國前總統米特朗育有私生女已是公開的秘密, 奧朗德一腳踏兩船, 出現於版面的次數少之又少。 民眾似乎也沒有多大興趣知道, 例如我家中那位法國人。  他覺得政客有多少情人、男/女人心一字馬,  也是他自家的事, 只要雙方你情我願, 就不成問題。 不過世銀前主席卡恩 (Dominique Strauss-Kahn) 涉及性侵便不能接受。他不會將政客的能力和私生活混為一談。   要不是格里沃競選時常常強調家庭價值, 或許他不會敗得慘烈。
 

無獨有偶, 格里沃曾經在卡恩成立的智庫效力。 2006年, 社會黨總統初選, 卡恩嘗試獲得提名, 當時格里沃也是他團隊中的一員。  那算得上是物以類聚嗎?


5 則留言:

  1. 乜都影咗send俾人,好似行山銀行果班豬隊友咁,條路自己揀,認命啦

    回覆刪除
  2. 我只見呢度報紙有報道,但我冇睇唔知發生乜事。原來係佢自己攞嚟衰。

    回覆刪除
  3. 佢可能覺得對方會尊重佢私隱架

    回覆刪除
  4. 至少佢都仲會識得退選,唔似老家班官咁厚顏無X!

    回覆刪除
  5. 攪出大頭佛,唔辭職都唔得,收唔到科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