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Porc au caramel 焦糖豬肉

Porc au caramel (Thit Kho Tau) 中文譯作焦糖豬肉, 是這裡常見的越式家常菜, 我在香港的越南餐廳卻從沒見過。

這道菜是用了焦糖醬汁來燜豬肉, 吃起來鹹中帶甜, 下飯一流。 做法各師各法, 有人喜歡用五花肉來做, 我們就用了豬排。

先把豬肉切成塊狀, 洋蔥(又或是蔥)切丁, 及用糖跟水來做焦糖。 然後把豬肉跟洋蔥炒香, 便加入魚露、焦糖, 再用糖跟老抽調味, 接著倒進水來燜約一小時, 不時要攪動一下。 到差不多完成時, 就可以放點薑末, 再多煮大約五分鐘便可。有人會在這時把熟蛋放進去。  我們愛同時放點辣椒來加添點辣味。



另一做法, 就是做了焦糖後, 便直接把豬肉放進去一起煮, 再加入調味來燜。 至於那個做法較好?  我總認為那個做法最合自己口味的, 就是最好的作法。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貓狗愛外出

日長夜短的日子來臨, 晚上八時多天還亮著, 寶貝都不愛留在家中。

首先登場有狗比花嬌的狗哥


然後有吐著舌頭裝可愛的少爺二號


無自由, 失自由?

壓軸有漂亮美眉阿花




 

在 FB 看到這張犯罪現場照片, 是不是有點變態?


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怪談

這裡的電影台不時會播放亞洲舊片, 我好幾天前就看了《怪談》。 這日本電影畢竟是50年前的作品, 節奏比現時的電影慢多了, 而且片長大約三小時,  真的要有點耐性才行。 電影分為四個故事: 黑髮、雪女、無耳芳一及茶碗之中。


有關這電影的評論文章為數不少, 我這門外漢也不要在這班門弄斧了。 事實上, 我想說的是這電影的美術攝影絕對是上等之作。 雖然這電影大部份是廠景, 我仍可以看得出導演一定對自己很有要求, 製作一絲不苟。 儘管是個沒有CG特技的年代, 那荒蕪的屋子、 雪景、有著眼睛的天空等背景真的令我讚嘆。 還有無耳芳一以日本琵琶彈唱的開首很別出心裁。

對於看慣了以大堆頭和特技為主電影的人來說, 這電影既冗長又沈悶, 然而我覺得用三小時來看這電影, 沒有枉花。

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Sauci'choco

這小甜品完全零難度。 坊間大都會是把巧克力、棉花糖跟牛油餅乾混在一起, 再捲成圓條, 放進冰箱使其凝固, 再在巧克力條上混上糖霜, 令它看起來風乾香腸 saucisson。

可是我對巧克力跟棉花糖組合沒大興趣。 我有天卻看到個食譜, 那是用果仁代替棉花糖, 讓我想試做一下。

我先把巧克力、牛油和蜜糖隔水加熱, 做成巧克力醬, 另邊廂就把果仁和牛油餅乾 Petit Beurre 弄碎, 之後加入巧克力醬, 捲成圓條, 再放進冰箱三小時就完成。 最後把糖霜灑在表面便可。 在捲巧克力條時, 使用保鮮紙比較好。 我曾試過用錫紙, 不過要把那錫紙撕下可不容易呢。

這小點吃起來像巧克力脆脆, 可作茶點之用。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蛋糕〕Gâteau coco-bananes 椰子香蕉蛋糕 ~~ 附食譜

我家的限焗蛋糕令就如當年八萬五政策般, 不再提起就是不存在。 某月某日早上, 家中某人問我會做什麼蛋糕。 「不是說不要焗蛋糕嗎?」我問。 那人當然不會回答啦, 還會轉移話題。 那我也不會窮追猛打, 我間中也會給人下台階呢, 嘻嘻。

這個 Gâteau coco-bananes 其實是香蕉蛋糕作底層, 之後在上面灑上混有椰絲、牛油和糖的蛋液而已。 它既是我喜歡吃的香港蛋糕, 也同時顧及椰子怪的需要, 一舉兩得。


這蛋糕不消兩天就離奇地消失了。 我還想把它當早點時, 怎知道它竟然不見了。 有人推論說, 應是我家少爺二號偷吃了。我說:「那真是太神奇了, 二號除了懂得把蓋子打開,再偷吃蛋糕,吃完了也會把那用來盛蛋糕的碟和小刀洗乾淨,還不是一個奇蹟?」

材料:
A. 雞蛋..............2隻
     砂糖..............70g   
     淡忌廉..........100ml
     低筋麵粉.......130g
     泡打粉...........1.5茶匙
    
香蕉..............2隻
 
B. 無鹽牛油.....40g
     雞蛋............1隻
     椰絲.............50g
     砂糖.............30g
 
做法:
1. 將香蕉切片。 低筋麵粉和泡打粉混合後過篩。
2. 雞蛋和砂糖打散, 然後加入淡忌廉、麵粉和泡打粉攪拌均勻, 最後放進香蕉輕輕拌勻。
3. 將麵糊倒入蛋糕模內, 放入預熱至180°C的焗爐內, 烤20分鐘。
4. 將材料(B)的無鹽牛油融化,  隨後加入雞蛋、砂糖和椰絲拌勻。 從焗爐取出蛋糕, 再均勻鋪在蛋糕上面, 然後再放回焗爐烤15-20分鐘, 至表面金黃取出。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名字也有潮流

Le Monde 世界報有個法蘭西人名字的報導。 他們根據 INSEE 的資料, 再看看由 1946年至 2011年每年每個省份最多父母為寶寶取名的名字。  


報導說, 二次大戰後出世的, 男的大都叫 Jean, 女的就取名 Marie。 他們也會受電影電視影響, 如 Brigitte Bardot 走紅時, 很多父母就為女兒取名 Brigitte。 而且他們用的名字也開始美國化, 如 Kevin, Dylan 跟 Kelly。 Beverly Hills, 90210 熱播時, Dylan 這名字也是父母喜歡為兒子取的名字。

我從 Le Monde 找了每個年代流行的名字, 分別有女子組跟男子組。

女子組由 1946 年的 Marie 到 2011年的 Emma








 
 
男子組由 1946年的 Jean 到 2011年的 Lucas
 








 
而我認識的法人當中, 有人的名字是  les prénoms composés, 例如女的有 Marie-Claire 和 Marie-Pierre,  男的有 Jean-Marie。 
 
至於在香港, 我常遇到的名字, 男的有志強、家偉、X豪、浩然這名字也見過幾次。 女的就有美兒/儀跟美玲啦。 但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女生的名字, 她姓洪, 名梅貴。
 
 


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大雜燴通粉

把前一晚吃剩的烤雞煎皮折骨, 再配菜絲跟紅蘿蔔, 便成為了我的一人午餐: 大雜燴雞絲通粉。


看到有關「一蚊雞」的新聞, 話說來光顧的大都會點這道菜, 不過到了最後再吃不下時, 這「一蚊雞」又不可以打包帶走,  便把它留在桌上, 只吃了數塊的剩茶最終成為廚餘。 雖說便宜不要是笨蛋, 但都要學懂珍惜食物。 我最怕人家叫了一桌子的菜, 誰知眼闊肚窄, 又不願把它打包, 那些剩菜淪為垃圾, 很是浪費。